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点亮航标检测前
Time: 2021-08-16 00:00:00 Reads: 0 次 Edit:

  在繁忙的进出港航道里,飘浮着一个个钢铁打造的“汉子”。每当夜幕降临时,它们的眼里便会射出明亮的光芒,为过往船舶指引航向,它们的名字叫“航标灯”。为了专业、可靠地检测航标灯器性能,更好发挥航标灯助航效能,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烟台航标处检验检测中心(简称“检测中心”)作为一家专业化航标检验检测实验室,在2018年取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资格后,坚持服务航保,坚持技术创新,坚持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检测能力、推动航标技术进步。依托航标检验检测平台,近两年来检测团队开展了多项科技创新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积极参与海事履约工作。烟台航标处正以奋勇前行的姿态继续耕耘在航标检验检测这片崭新的领域,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着力量。攻坚克难 成果彰显魅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获得CNAS认可资格不是检测中心的终点,而是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引领航标技术的发展。2018年,航标灯器电磁兼容试验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技术标准发生更新,增加了对试验系统进行验证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新要求,最简单的办法是购买能够捕捉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示波器,但这样的示波器价格昂贵,专门购置一台示波器既无必要,也造成浪费。“于是我与大家商量,决定自主研制满足技术标准要求的验证仪器。”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张临强说。研究之路漫长而艰辛,为慎重起见,张临强带领相关技术人员向CNAS评审专家、讲课老师等进行了多方咨询,确认了设想的正确性、可行性。在进行周全的论证、周密的设计、反复的试验成功之后,张临强带领团队经过了繁琐的元器件选型、购买和筛选,认真细致地焊接组装,全面考虑了仪器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应用的便利性和外形的美观。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研制工作终于完成,验证仪按照标准更新的要求及时投入应用,还配套编制了内容全面的《技术说明书》。“实际应用证明,研制的验证仪使检测中心及时完全满足了技术标准更新带来的新要求。”张临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据介绍,该验证仪进行部分调整设计后,还可以应用到另外三个电磁兼容抗扰度试验的仪器验证。目前,这两个调整设计已经完成,元器件也已采购齐全,正在制作调试,不久就将投入使用。“届时,检测中心的四项电磁兼容试验均能实现仪器验证,这将全面提升检测中心电磁兼容试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张临强说道。担当重任 致力技术更迭努力、努力、再努力,一定要与国际标准接轨。检测中心矢志不渝追求着这一目标。“技术标准是产品检验检测的基础,而检验检测反过来又是对技术标准的实践检验。作为我国第一个航标设备专业化的检测中心,我们所应用的技术标准以前基本都没有全面系统地经过检测实践检验,在检测过程中必然发现航标技术标准中这样那样的问题。”张临强说,“比如,航标灯的有效光强检测,现有技术标准规定让被测灯器在常亮状态下进行。但我们在检测过程中发现,LED航标灯常亮状态下和闪烁状态下所发出光线强度相差很大,并且近些年国际航标协会(IALA)对闪光航标灯有效光强检测采用的数学模型也作了更新。我们现有的行业标准明显落后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今年已经和相关专业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制定闪光航标灯有效光强检测的新方法,从而与国际标准接轨,使这项检测更加科学准确”。JT/T761—2009《航标灯通用技术条件》是交通运输部关于我国航标灯器产品的技术标准,随着十年来航标灯器技术的发展,已经明显落后了。交通运输部标准化委员会目前已经将这一技术标准修订任务下达给北海航海保障中心,检测中心将在这一标准修订中充分发挥技术支持作用,保障修订工作顺利、科学进行。积极参与海事履约,提出卓有成效的提案是增强我国在国际海事组织话语权、推动国际海事管理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根据IALA的ENG委员会2018—2022年工作计划,结合航标检验检测实际需要,2018年检测中心对视觉航标表面色检测方法、航标灯质智能化检测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视觉航标表面色检测方法作为提案已经提交上级部门,并得到重视。千锤百炼 铸就精干团队烟台航标处高度重视青年技术人才培养,充分利用检测中心平台,专门成立了航标设备检测创新青年工作室。“基本都由青年人构成,10个成员中有7个人是40周岁以下,绝大部分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员,航标检验检测对他们同样是新生事物,都没有相关经验和知识。”烟台航标处航标养护中心副主任郑建华介绍说:“希望能够发挥青年人的优势开展航标检测,进行科技创新,青年工作室为青年人施展才华,推动科技创新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技术标准看起来枯燥无味,各种技术指标、逻辑关系令人头脑发胀,隔行如隔山,电磁兼容抗扰度检测相关技术标准就是一块块难啃的骨头,检测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一个专业名词一个专业名词地查阅材料,向专家请教……通过硬啃,标准终于理解了,检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了,实验开展起来了,而且全部达到了CNAS要求。年轻的技术人员通过自己的努力,攻克了一个一个难关,顺利完成任务。也是这群年轻人,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创业创新大赛、海事履约英语演讲比赛中不断夺得好成绩。由于CNAS根据国际要求和中国国情对检测管理要求进行了调整,检测中心年轻的技术团队在充分吃透这些管理要求后,结合实验室的实际,于今年4月份对检测中心的检测管理体系进行了换版。“我们对29个程序文件,1个管理手册,23个作业指导书及80多个记录表格都进行了换版或者相应调整。”郑建华说:“换版后既符合了CNAS的管理要求,也更加切合了实验室的实际。”检测中心的工作对航标管理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技术支持,无论是从日常管理还是技术把关,它的必要性都不言而喻。“它和食品、药品检测等各行各业的检测同样重要,只是此前航标检测一直处于空白状态,人们对于航标设备检测有一个认识过程。”郑建华说,“前些年,航标处要买航标灯器,产品是否合格几乎是生产厂家说了算,但是现在我们有了专业化的航标设备检测实验室,完全具备了质量把关能力,我们出具的检测报告带有CNAS认证标识,结果准确、可靠,结论具有权威性。”孜孜不倦 不懈追求发展一切成功的背后,都是艰辛的付出。检测中心技术团队真实再现了“燃烧自己、照亮航程”的航保精神。那一束束光芒里,既饱含着航标人的辛劳汗水,也蕴含着航标科技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对航标技术的孜孜钻研和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张临强是烟台航标处科技创新的亲历者,是为科技创新道路添砖加瓦的创业人之一。为了提高创新能力,张临强自费攻读了工程硕士研究生;为了实现数字化技术进步,他到北京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多所高校找专家教授请教;为了学习PLC控制系统设计技术,他向社会上的自动化公司四处请教。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敢于吃苦、乐于奉献是检测中心持续完成科技创新的保证。在航标检测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张临强从不将难题“委托”于人,而是根据多年航标工作的切身体会和经验,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率领团队自主创新设计完成。撰写编制科研项目技术资料时,为了赶进度,张临强曾用椅垫顶住累疼的腰部坚持打字,待材料完成,手掌跟因操作鼠标都磨出了黄色老茧。“我毕业就来到这里工作,刚开始时对于那些检测标准一无所知,但张高工很有耐心,他一步一步带我熟悉设备,一点一点帮我积累工作经验,循序渐进,如今我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很多。”检测中心的助理工程师张恒泉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为了实现技术突破,加班是这里每一个人的工作常态。在强烈的责任心驱动下,大家主动学习,形成了一股深厚的学习氛围。为了一个电路的设计,完成一项检测数据,检测中心的技术员们常常不知疲倦地做实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完全不够用。”检测中心工程师王凌燕说道,“有时,白天事务性的工作很多,没时间学习,所以我学习时间大都安排在了晚上和节假日,在我们检测中心,大家都会挤时间额外地学习很多新的知识,包括涉及电子、光学等方面的专业性内容。大家还会定期把学习、培训的内容一起分享、讨论,共同进步。”他们,是一群可爱、可敬的人,为了工作,舍小家为大家。张恒泉刚刚结婚,却选择放弃了原本可以在家度蜜月的机会,毅然来到单位继续工作。身怀六甲的助理工程师冯冬梅,虽然身体经常感觉不适,依然坚守岗位。一次,她不小心跌倒,擦伤了脸,但还是咬牙完成了手上的工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现在已经通过了CNAS资格认可,我们的专业水平达到了国际标准。”烟台航标处处长孙小鹏信心满满地说:“我们一定会把航标设备检测的技术团队培养好,不断提升航标检验检测能力,依托这一平台,加大科技创新,坚持服务航保,为国家航标事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撑和保障。”